彩神-下载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_政府工作报告_蓝山县人民政府

彩神-下载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彩神-下载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分享到: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2-09-29 15:17
  • 来源: 蓝山县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蓝山县人民政府
  • 作者:
  •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925日在蓝山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蓝山县人民政府县长冯德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蓝山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赶超,成功战胜百年一遇的特大冰灾、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等自然灾害,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过去的五年,是蓝山科学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三化”建设成效突出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

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2年与2007年相比,地方生产总值由29.13亿元增加到67.79亿元(以下2012年主要指标数均为预计数),年均增长13.9%,人均GDP达到19985元,是2007年的2.15倍;财政总收入由1.58亿元增加到4.05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1.01亿元增加到42.2亿元,年均增长4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11亿元增加到22.7亿元,年均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120元增加到194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013元增加到8739元,年均分别增长14.0%16.8%。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比前五年快1.66.924.4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4.833.242.0调整为19.741.139.2,二产业占比提高了7.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41.5%提高到2011年的66%,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8.02亿元,比前五年增加18.74亿元。项目建设有力推进,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9.53亿元,是前五年的3.77倍,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25个、完成投资75亿元,项目数、投资额分别是前五年的3倍和7倍。“十二五”规划编制全面完成,140余个重大项目进入上级规划实施项目库。生态蓝山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预期目标。蓝山进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行列。

二是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成效。全县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45个,到位外资1.86亿美元、内资73.28亿元,分别是前五年的2倍和3倍,被评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承接产业转移逐步实现“六个转变”(即由单一承接向全方位承接转变,承接单一企业向承接产业集群转变,生产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变,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低端手工生产向高端集成生产转变,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华鼎矿业与马来西亚云顶集团战略结盟,成为全市对接东盟的典范;718铀矿项目加快实施,实现央企在蓝山生产性投入零的突破。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全县进出口总额由2007年的116万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418万美元,增长38倍,被评为全省外贸进出口基地县,湘威制鞋跻身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十强企业。进出口检验检疫高效运作,进出口核销、外汇结算业务成功开办,产品可直接在蓝山报关出口,蓝山成为全省首个承接产业转移代办服务试点县和全市金融服务配套县。

三是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规模企业由2007年的28家发展到64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由2家发展到17家,规模工业增加值由4.62亿元增加到24.55亿元,年均增长26.8%。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全县新增电脑织机2000余台,湘威制鞋研发中心内迁蓝山,真正实现了“一件衣”、“一双鞋”在蓝山生产成型,蓝山成为全省唯一的外向型毛针织产业基地和中国大陆最大的彪马运动鞋生产基地。矿冶开发进展顺利,铁锰矿开发初步形成了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规模。石材开发取得新进展。园区建设加速推进,东方大道、五里大道、丽宏大道全面硬化,德晟纺织扩产提能,湘威二期竣工投产,归雁创业园落户企业14家,宏泰工业园建成标准厂房14栋,开创了“招商建园、以商招商”园区开发新模式,园区由3.5平方公里拓展到8.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50余万平方米。

四是农业农村获得新发展。初步形成了优质稻、优质烟、外销生猪、外销蔬菜等现代农业基地,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外销蔬菜、时鲜水果、油茶年种植规模10万亩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由2007年的236家发展到312家,三峰茶业“百叠岭银毫”、“百叠岭毛尖”荣获北京茶博会和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湘蓝地大公司被评为湖南省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07年的3家发展到70家,毛俊香芋等6家合作社入选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蓝山成功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花生万亩高产建设示范县、全省新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县和全省烟叶生产先进县。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建成水利设施1.28万处,改造病险水库12座,新增蓄水能力280万方,改善灌溉面积1.36万亩,开发整理土地2.11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120口、农村人饮安全项目35处,解决了农村4.8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1.8亿元,建成烤房2878座、育苗大棚23座,改善烟田3.5万亩,被评为全省烟基建设先进县。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率先在全市完成村庄布局规划编制,重点打造了毛俊、大洞、上清涵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毛俊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基层党支部,我县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五是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新改建公757公里,蓝嘉公路竣工通车,省道322线完成改造,永蓝高速、厦蓉高速、省道324线改造工程将于年底竣工。完成农村通达通畅工程408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全县通讯基站2007年的85个发展到310个,手机用户由2007年的8.96万户发展到16.46万户,行政村以上区域电话和移动信号实现全覆盖,城区广播电视整体实现数字化改造。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县城面积由2007年的6.8平方公里扩展到11平方公里。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市防洪工程进展顺利,以三蓝广场为中心形成地标性现代建筑群,城市公交车、出租车成功开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垃圾处理场建设进展顺利,房地产、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汽车贸易等三产业发展迅速。

六是改革创新焕发新活力。文化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电力改革有力推进。地方小电网并入国家大电网,新一轮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塔峰220千伏变电站和牛承、坪山110千伏变电站竣工投运,新增变电容量31.15万千伏安,供电能力由2007年的3亿千瓦时提高到6亿千瓦时。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率先在全省推行“9+3”中职免费培训模式,成为全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典范。城区学校布局调整顺利实施,第一所由企业举办的湘威人文实验学校成功开办,博爱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强民办学校”。大力推进合格学校、校安工程建设,城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普惠民生。首创新农合“协议筹资”方式,新农合参保实现全覆盖。首创乡村医疗机构“5+10+100”新农合补偿模式和县级公立医院“50+600”、“20+300”限额付费医改模式,为农民减负6000余万元,成为全市推广、全省乃至全国医改借鉴的成功经验,县卫生局荣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村为主”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在全市率先推行,基层党建工作全省领先,蓝山驻东莞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成立运行。“和美边界”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边界地区营造了局势最稳定、发展最迅速、社会最和谐的良好氛围,清明祭祖开创了最安定、最文明、最理性的崭新局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调在全省排位由2009年的第116位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第16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我县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和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

七是民生事业有了新进步。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本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136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09万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次。“五大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廉租房1440套、安居工程3064户,新改建敬老院9所、五保新村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农家书屋358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4个,文化下乡、广场群众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我县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和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县。《蓝山县志》编纂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全面完成。县妇联、县移动公司分别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成效明显。非法用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依法信访调纠稳步推进,国防民兵预备役和消防武警工作得到加强。人事、编制、监察、审计、粮食、物资、商业、统计、物价、工商、档案、气象、水文、人防、老干、侨联、残联、工青妇团、民族宗教、爱国卫生、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八是依法行政迈出新步伐。“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依法行政责任制率先在全市推行,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全面实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0件、政协委员提案273件。反腐倡廉纵深推进,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严肃查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良好。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全面建成,县政府网站进入全省优秀政府网站行列。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五年来,蓝山经济社会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勤劳智慧的蓝山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蓝山速度、蓝山现象、蓝山精神,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蓝山县情的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绿色崛起之路,谱写了蓝山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在蓝山这片热土上,到处充满着发展活力,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五年的发展振奋人心,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蓝山作为后发地区,要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必须以创新引领发展,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必须以项目推动发展,招大引强,做大总量,蓄积能量,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必须以效能促进发展,面对困难不退缩、碰到矛盾不回避、只争朝夕不拖拉,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必须以民生贯穿发展,真心实意解民忧,一心一意帮民困,全力以赴谋民利,不断丰富经济社会发展内涵;必须以合力保障发展,同心同德谋发展,精诚团结干事业,维护稳定促和谐,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合力。

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历届班子真抓实干、持续推进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求真务实、团结拼搏的结果,是中央省市驻蓝单位、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所有关心、支持蓝山发展的海内外人士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蓝山发展、投身蓝山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地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发展不平衡;瓶颈制约因素较多,用地、用电、资金等要素制约仍然突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压力增大,战略投资者引进不多;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赶超崛起的攻坚时期,也是充满发展机遇、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纵观国际宏观环境,既要看到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又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分析国内宏观走势,既要看到国家宏观调控日益趋紧,要素制约较多,又要看到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投资主要转向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立足现实基础条件,既要看到我县经济欠发达的县情没有根本改变,又要看到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随着永蓝高速、厦蓉高速、京珠高速复线的竣工通车、桂永郴赣铁路的开工建设,蓝山通粤达海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至国家层面,省市“四化两型”、“两个加快”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赶超崛起提供了强大引擎。更为重要的是,全县上下已经形成了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做好今后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攀登新高峰,立足桥头堡、勇当排头兵、争创先行县。

按照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湖南开放的桥头堡、湘南开发的排头兵、永州发展的先行县”的战略定位,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四个蓝山”,为全县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结合《蓝山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7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3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6.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9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476元,年均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55元,年均增长16%以上。建设产业蓝山。构建凸显蓝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蓝山。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6%,森林覆盖率达到72.3%,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建设和谐蓝山。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建设幸福蓝山。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平安幸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生态更加优良、城乡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新蓝山。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动摇、不折腾;必须努力做大经济总量,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建设,抓改革、促开放、重落实,奋发有为地开创蓝山赶超崛起的新局面。

1、突出项目带动,努力夯实发展基础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和财税持续增长的主抓手,着力谋划和实施一批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事关蓝山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重大项目。

抢抓机遇争项目。敏锐洞察、深刻领会国家政策导向和战略部署,紧跟中央投资的基本方向和重点领域,抢抓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精心梳理、认真谋划,开发储备出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千方百计争取更多项目挤进上级计划笼子,特别注重在争取国家和省市更多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的支持上取得突破,毛江水库列为全省扩建水源性连通工程,毛俊水库列入国家投资计划,郴资桂(郴州—资兴—桂阳)高等级公路延伸至蓝山。

转变方式引项目。敢于联络世界、牵手顶尖,聚焦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和行业50强,紧盯央企、省部属企业和上市公司,实行集群式、抱团式招商,努力招大商、引大资。把产业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在引进一批对蓝山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重大产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今后五年,全县计划引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7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5个,引进内资、外资年均分别增长27%17.5%以上。

创新机制上项目。打破项目建设思维定势,全力构筑科学、可持续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推进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今后五年,全县计划实施重大项目400个,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其中新建项目160个,总投资80亿元以上。

2、突出承接对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按照建设“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加快“两翼推进”、承接对接、开放开发,努力把蓝山建设成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现代产业的集聚区。

筑强产业承接平台。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不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功能。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构筑以县城工业园为核心,大洞铸造、所城石材等乡镇工业园为支点,永蓝高速、厦蓉高速等交通要道为发展轴的园区布局体系。激活园区投融资机制,引导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德晟纺织服装工业园、湘威制鞋工业园、归雁创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园中园”和创业大道、湘粤北路等园区路网建设。今后五年,县城园区新拓展5平方公里以上。依托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加快建设“楠市—祠市—总市—竹市加工贸易走廊”、大洞五金铸造工业园、所城石材工业园等乡镇工业园,做到政策向园区倾斜,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争取海关办事机构、海关监管点、待检中心建设,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培植壮大规模企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发展规模企业的引导扶持机制,重奖创牌上市,扶持发展总部经济。今后五年,全县新增规模企业50家以上,总数突破100家,过亿元企业突破40家,创建知名品牌5-10个,培育上市企业1-3家,湘威制鞋、必达电子、德晟纺织总部搬迁到蓝山。突出培育“服装”、“矿冶”等两大过百亿元产业。“服装”产业突出抓好技术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丽宏针织、承阳针织、德晟纺织、香港卓华、香港卓琳、湘威制鞋等骨干企业,打造湘南国际牛仔服装城。“矿冶”产业突出加快采矿权转让步伐,全力助推华鼎矿业开展战略合作,打造全球冶金粉末还原铁生产基地;加快718铀矿项目开发,打造南方最大的铀矿开采、选冶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核能原料基地;加大稀土保护性开发力度,积极培育发展稀土产业;加快石材开发进程,重振“蓝山石材”辉煌。加快承接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电转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蓝山工业发展质量。

完善产业承接配套。出台鼓励外销转内销奖励政策,引导外向型企业拓展内销业务。加快综合性客运中心建设,打造湘南地区区域现代物流中心。规划建设以服装、建材、电器、高档家私和土特产交易为主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实施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粤港澳生态休闲后花园。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推进网上物流配送,引导网上交易,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3、突出农民增收,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按照“兴产业、建新村、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第一目标、农业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龙头企业、规模种植户、种植能手集中,创建粤港澳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稳步发展粮食、烤烟产业,力争挤进“全国产粮大县”笼子。扶持发展外销蔬菜、时鲜水果、有机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油菜、油茶、桐子等优势产业,力争挤进“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笼子。以湘蓝地大公司为引领,大力发展生猪现代养殖,全面提升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推动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快农产品加工工艺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业,实现主要农副产品“农超”对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510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增加农民非农经济收入。

夯实农田水利基础。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契机、服务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建设骨干水利工程,全面完成23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型灌区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和重点山塘清淤扩容建设,到2017年,全县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8亿立方米,工程蓄水2.6亿立方米,恢复新增灌溉面积1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6万亩,争取挤进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和沟渠疏浚项目重点县行列。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实施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到2017年,全县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用上自来水。统筹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和烟基工程,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城乡统筹示范工程”、“新农村示范片工程”、“乡村风貌工程”,建成1个城乡统筹试点镇、5个新农村示范片、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力争把毛俊村打造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上清涵村挤进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行列。

4、突出城乡统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节点、其它乡镇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17年末,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7.6万,城镇化率达到50.2%以上。

推进城镇建设。坚持“产业兴城、项目扩城”理念,加快县城“南改中靓西扩北拓东进”步伐,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实施城区路网工程,着力拉开城市骨架;推进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以建设省级中心镇楠市镇、省级特色镇毛俊镇为重点,打造35个“高品质、功能型、特色型”精品小城镇,实现县城与城镇协调发展。

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创卫”工作步伐,规划建设城市公用设施,扩建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好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加大文化娱乐、公交线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建设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圈。

繁荣城市经济。围绕增加城市人口、扩张城市规模,进一步降低农民和外来人员入城门槛,着力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圩镇、中心村转移,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纽带、圩镇为单元的梯次分明的城镇体系框架。盘活土地一级市场,加快房地产开发步伐,着力引进中高档组团式房地产开发项目,构建适合不同群体的住房供需体系;合理设置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积极引进知名大型连锁超市,提高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水平,营造良好的生活消费环境。

5、突出改善民生,致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大力推进科教文体事业,提高“潜力指数”。加强科技创新应用。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巩固提高基础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扶持民办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9+3”中职免费职教模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稳步推进合格学校、校安工程和教师周转房建设。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城乡文体设施建设,力争新建县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影剧院,深入开展广场群众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着力抓好卫生计生妇儿工作,提高“和谐指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推进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加快民营医院建设,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争创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县。加快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障妇女儿童权利。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幸福指数”。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五大”保险征缴扩面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全力开展扶贫攻坚,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帮扶力度,依法保障残疾人权益。

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局面,提高“安全指数”。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整治“三强”工作(强行阻工、强装强卸、强揽工程)专项行动。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推进依法信访,依法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良好局面。

切实加快生态蓝山建设,提高“环境指数”。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实施“锦绣潇湘十大工程”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加强对湘江水源地的保护,大力开展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绿色”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倡导低碳生产、低碳消费模式,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6、突出要素保障,竭力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交通保障。深入推进“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努力构建“对外大通畅,对内大循环”的四通八达、安全高效的现代交通格局,力争实现100%行政村通水泥路、农村客运站覆盖80%以上乡镇的目标。协调推进桂永郴赣铁路建设,建好与周边县市连接的跨境公路,抓好乡镇连接线和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建设,自然村通畅率达80%以上。

强化能源保障。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电源电网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城乡电网改造。加快新型能源建设,科学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强化用地保障。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大力挖潜低效存量土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用地行为。切实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强化用工保障。着力构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服务留人的用工机制。主动搭建用工供需信息平台,全方位帮扶企业和劳动力实现劳务对接。加快实施全民技能培训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推动各类人才竞相涌现、快速成长。

强化资金保障。努力争取政策性财源,着力巩固支柱财源,精心培植工业财源,大力发展新兴财源,切实做大土地财政。大力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机构贷款考核机制,贷款年均增幅保持在18%以上。加强金融支付环境建设,实现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争创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引导民间资金更多投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

三、2013年工作重点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1、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速发展工业经济。做好示范区区域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抓好宏骏业金属电器制品、星月玩具、金豪照明等项目的落户开工建设,年内力争引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内资25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完成德晟纺织服装一期工程,加快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工程,归雁创业园10家企业开工生产,全年建成标准厂房13万平方米以上。全年新入统规模企业13家,新上电脑织机2000台以上。矿业开发争取批回铁锰矿采矿权12个,力争5家石材企业入驻所城石材工业园。

2、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62个,年度完成投资30亿元。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推进所城110KV变电站和电力调度通信大楼建设,完成510KV线路和104个行政村线路改造,新增城区11个公变台区。完成省道324配套工程,新改建农村通畅工程50公里,自然村通畅率达65%以上。加大争资跑项工作力度,全年争资数额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稳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种植粮食33.8万亩、蔬菜11万亩、油菜6万亩、特色水果6.7万亩、烤烟4万亩,收购烟叶10万担。新增造林6万亩,全面完成高速公路两旁的大苗造林任务,改扩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个。完成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50口骨干山塘清淤整治,力争开工建设毛江水库扩建水源性连通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工程6个,解决2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500口,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1000台套。完成2个烟水烟路工程、1个育苗工场、2个烘烤工场和1000亩烟田整理项目。

4、以扩容提质为重点,快速推进城镇建设。完成县城整体规划修编及控制性详规编制。抓紧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塔峰西路民俗风情街、湘粤北路整体开发、三蓝文化广场、政务办公中心、武装部整体搬迁等项目;加快南海明珠、杏林苑、南平都市等商住项目进度;推进锦绣东城、老粮食局、商业系统、供销系统等地块旧城改造,争取完成屠宰场搬迁,拉通边贸中路北段。持续开展“创卫”工作,全面规范早茶夜市、烟花爆竹燃放、殡葬管理等行业秩序。推进蓝山华天大酒店“创四星”工程,培育发展永连公路沿线休闲观光农业和特色农家乐。盘活农村集体土地,加快中心镇市政工程建设,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5、以增强融资功能为重点,切实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强财源建设,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贷款3.5亿元以上。继续推进信用联社股份制改造,争取恢复设立农业发展银行蓝山支行,引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1家,争创全市金融安全区。做实县城投公司,全年力争融资2亿元以上。

6、以民生保障为重点,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劳动技能培训9000人。“五大保险”基金征缴1亿元以上,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建好塔峰敬老院和社会救助站。新建廉租住房2161.08万平方米。完成4所合格学校、5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和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争取工业园九年一贯制学校破土动工,全面实施校车安全管理工程。巩固完善“5+10+100”新农合补偿模式和“50+600”、“20+300”限额付费医改模式,积极探索“三保一金”医改机制。开工建设卫监办公大楼、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民营康华医院项目,中心医院外科大楼竣工投用。夯实人口计生基层基础,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全力以赴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四、服务科学发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未来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五年。新的五年,新的任务,新的展望,时代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建设服务政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创新政府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建设责任政府。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报告工作,依法接受监督。全力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切实推进行政问责制,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全县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工作,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入开展依法行政评议考核,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建设诚信政府。围绕提高政府公信力,强化诚信意识,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尤其是要提高政策的连续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防止短期行为,注重长期信用。带头诚实守信,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出台的政策、承诺的事项,要说到做到,坚决兑现,不打折扣。积极培育诚信风尚,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营造重信守诺的社会氛围。

建设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突出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漏洞;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树立风正气顺、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回首五年历程,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前景,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新局面、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设为彩神-下载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蓝山县人民政府    承办:蓝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联系电话:0746-2226151
    网站标识码:4311270010      邮箱:lsjjxxzx@126.com 技术支持:开普云

承办:蓝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技术支持:开普云